您现在的位置: 奥莱涅斯塔德 > 奥莱涅斯塔德经济 > 正文 > 正文

于滨美*高官通共还是爱国义举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2/8/29 11:46:48

初秋的华府,注定是多事之都。8月底美*溃退阿富汗的硝烟未散,美*高官又被曝“通共”,一时间,美国 要与*头之间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又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
9月中,水门事件爆红的美国记者伍德沃德(BobWoodward)在其新著《危险》(Peril)中,称参联会主席米利(MarkMilley)在年大选前后,两次与中国*方通话,向中方保证美国不会攻击中国。米利的行为,在美国 坛引起轩然大波,保守派群起而攻之,强烈要求米利坦白交代,必要时绳之以法。

9月28-29日,美国参院就阿富汗问题和中美*方通话举行听证会,国防部长奥斯汀(LloydAustin)、参联会主席米利,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(FrankMcKenzie)出席。两天的听证会上,*方无论在阿富汗撤*还是中美通话问题上,都坚持自身的专业化和程序的正当性,力图与阿富汗灾难性的撤*和 坛的各类过客划清界限。三位*头均坚持曾向拜登进言,建议在阿富汗保留名美*,以避免阿富汗 府崩溃及塔利班重新掌权。

米利在证词中强调他与中方沟通均依据美国的相关程序和法规,意在稳定中美两*关系;他还表示会尽心尽力,支持美国宪法,反对国内外的一切敌人,坚信文官对*队的控制是这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原则,致力于确保*队不受国内 治的影响。

两天听证会信息量巨大。然而无论米利本人的说词,还是众多的提问者,以及数周来的媒体炒作,似乎都在就事论事,周旋在“是”与“否”、“对”与“错”、“通敌”与“爱国”这样极简的和 治化的语境之中,有意无意忽略了特朗普制下宪 危机和美国*事化的对外 策的深层致因。

米利在听证会上。图片来源:华尔街日报

有鉴于此,本文借用美国 治中 *关系(civil-militaryrelations)这一近乎永恒的议题,梳理、比较和分析特朗普治下 *关系与内外 策的互动方式,及其与冷战和后冷战的 *关系模式的异同,并以此展望近、中期(1至3年)美国 治和 *关系的走向。

一个初步的观察是,二战以后,美*作为多元 治的机构之一,其本身的建构、实力和利益诉求,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危机环境中与其他利益集团互动、竞争和博弈,至少呈现了三个不尽相同的阶段:即冷战期间的*事(*工集团)的 治化;后冷战期间的文官*事化;以及特朗普治下深度 治和社会危机中*方日益强化的作用。

拜登当选后, 派、贫富、种族、疫情等多重危机仍在继续困扰和撕裂美国社会;年特朗普二进宫,亦非痴人说梦。美国新保守主义巨头罗伯特·卡根(RobertKagan)9月23日在《华盛顿邮报》发表万字长文,预示美国的“至暗时刻”即将到来,节点是特朗普再度出山的大选之年。[1]处于如此极化 治环境中的美*如何“独善其身”,仍是一个巨大的变数。

特朗普最后一搏:内乱到外战?

特朗普与*头们势不两立,直接的导火索是年5月25日黑人乔治·弗洛伊德被警察跪杀引发的全国性抗议和骚乱,美国陷入自越战以来最严重的 治危机。6月1日,已经数次进入白宫地下工事“视察”的特朗普,[2]声称要援引年的《叛乱法案》,在各地部署美*平暴。[3]特朗普欲引兵平“暴”,*界为之哗然。防长和众多退役将领纷纷表态护宪,反对总统以美*“平乱”的“公器私用”行为。

回头看,早在年6月美国宪 危机高峰期,拜登竞选团队就与*方做成交易:如果特朗普在11月败选后赖着不走,就会被*方“扫地出门”(escortfromtheWhiteHouse),对此,拜登有“绝对把握”(absolutelyconvinced)。[4]尽管如此,选战前夜的美国,处于高度亢奋和扑朔迷离状态,民主 虽民调领先,但鹿死谁手,仍属未定之天。毕竟,年大选时民调也一直看好希拉里。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,无事也会生非,何况还有新冠疫情这个全新的因素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米利10月30日(投票日11月3日)与中国*方通电,告知中方美国 局“稳定”,不会对中国发动攻击。

然而事态的发展,尤其是特朗普败选后为推翻选举结果无所不用其极,远远超出拜登团队的预想。年1月6日,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闯入国会大厦,在长达数小时的混乱之中,5人死亡,余人受伤,一度中断了国会的唱票程序。此前,特朗普本人一直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推波助澜,要其支持者“奋勇战斗”(fightlikehell),“永不认输”(neverconcede)。[5]美国 权交替能否和平过渡?困兽犹斗的特朗普是否会铤而走险,利用手中的*权引发国际冲突甚至核战争,借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?在惊*未定的建制派眼中,一切都是可能的了。

1月6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外召集了众多支持者们一同举行集会,宣称大选结果存在虚假性。图自澎湃影像平台

2月8日,参联会主席米利与中国*方再次通电后,即刻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各位*头联系,重申核武器使用权限和程序;伍德沃德书中还说,米利对*方掌控核程序的官员设立临时硬性规定:非米利本人同意,不得启动使用核武器的程序。[6]

如果伍德沃德的描述属实,米利快刀乱麻,拥核自重,在美国 *关系史上绝无仅有。然而事出有因:日益恶化的中美关系,在特朗普执 最后时刻,正滑向直接*事对抗的境地,直接导火索是台湾问题。国会山暴乱次日(2月7日),时任国务卿蓬佩奥宣布,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将于1月13-15日访问台湾,再次践踏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红线,中方反应激烈。有报道称,中方通过*事管线告知美方,克拉夫特访台损及中国主权无法容忍,在美国专机抵近台湾时,中国战机也会跟随进入台湾领空,宣示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,台湾*机若予以阻挡“将不排除发生径行开火等后果”。

华盛顿时间1月12日下午,克拉夫特赴台专机升空后在空中盘旋数小时后落地,美方宣布取消国务院一切外访计划。[7]上述媒体报道尚未有官方评述。但美方在台湾问题上从孤注一掷到不了了之的急转弯表明,特朗普 府与拜登团队之间显然在幕后剧烈博弈,而涉台三方均已箭在弦上,米利此时与中国*方再次沟通,显然是为风险巨大的台海局势减压降温。

美国 *精英齐心反对特朗普对内对外用兵,不仅在美国历史上罕见,也对美国的 *关系甚至民主体制的运作提出了众多问题和挑战。然而特朗普与*方的博弈虽有强烈的个人色彩,但如果认为特朗普以前的美*一向不干 务、专心习武,不免有失偏颇。虽然美国宪法第一、二两条明文规范了美国文官 府与美*的从属关系,[8]美*与多元且相互制衡的 府部门(行 、立法、司法),以及分权的联邦制之间的关系,其“ 治中立”的内涵和外延,一直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。

冷战初期,武盛文衰

美国的 *关系作为一个“问题”的生成是在二战以后。美*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投送能力,在全球设点布局,成为美国霸业的矛与盾,美*也顺势成为外交、防务 策的制定和操作的重要参与者甚至主导方。美*职能的全球化,使其与文官 府之间出现了一个“结构性”问题,即美*操作环境的“不对称”性:美*在世界各地通行无阻、无拘无束;而在国内却受制于文职官员,且必须与其他利益集团“公平竞争”,分享有限资源,这反而使美*在国内多元环境中颇为“水土不服”。

此间,美国*人抗命和犯上的例子屡见不鲜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当年 将*坐镇日本,在 初期我行我素,使美*遭受重大损失,又执意将战争扩大到中国,并对杜鲁门总统不屑一顾,大有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之势,迫使杜鲁门中途换将。

(资料图)

朝战以后,美国*方的开支和规模进一步扩大,又与 界和商界打造盘根错节、无孔不入的*工集团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空*为了扩充战略空*的实力,把艾森豪威尔总统本来以减少*费为主旨的大规模报复战略,变成空*的摇钱树。为此,空*不惜谎报*情、肆意夸大苏*事实力。五十年代初,美国战略空*挑选了前苏联境内的70个目标作为其打击对象;到年,战略空*的打击目标已多达个,年达个,年战略空*估计,美国的核打击目标在和年将分别达到和个。此间,美*的核弹头储备已从年的枚增加到年的枚。原本是为了节约*费而制定的大规模报复战略,在*方的肆意篡改中已面目全非,美国为之付出巨大的战略资源。[9]

面对“武盛文衰”的大势,美国 治学泰斗亨廷顿在其成名作《士兵与国家》中,提出所谓“客观控制”概念(objectivecontrol),即美国文官 府应允许*界在专业化领域拥有相当自主权,以换取*方对国家利益和文官 府的认可和服从;文官 府则不必时时处处插手*务。[10]

然而这种文官掌权、武将听命;*人习武、不干其 的理想模式,在艾森豪威尔离任时已告破产。这位行伍出身的二战英雄在年1月17日的卸任演说中,刻意提醒美国各界,要警惕*工集团对美国 治和社会无孔不入的影响力。[11]60年之后,*工集团已不仅局限于*界和*火集团,而是繁衍成无处不在、无孔不入的*界-*工-石油- 界-好莱坞-学术-媒体组成的庞大联合体(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aolainiesitade.com/allstdjj/9969.html

冀ICP备2021018620号-13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奥莱涅斯塔德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